| 商品价格由于季节的变化会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农产品季节性变化尤为明显。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品供给相对稳定,需求呈现季节性波动,因此,价格也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本文以螺纹钢为例,探求钢价的季节性波动特点,为钢价的波动性研究提供一些支持。
钢价的季节性波动统计分析
1.数据的选择
我们选择2002年1月—2011年12月,时间跨度为10年的上海地区螺纹钢现货市场价格作为季节性分析的主要数据(考虑到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剔除了2008年的数据)。其原因在于,第一,螺纹钢期货上市仅3年左右的时间,数据相对较少,为避免统计结果的偏差,未选择螺纹钢期货数据。第二,螺纹钢期货与现货价格走势呈高度相关性,现货价格的统计结果对于分析螺纹钢期货的季节性波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三,比较建筑用钢与工业用钢,建筑用钢需求的季节性特点更为明显,因此,我们选择建筑类钢材价格作为研究对象。
2.季节性统计分析
我们将螺纹钢现货月度均价进行环比处理,并对这10年的数据进行平均后,得到螺纹钢的季节性指数,如图1,并计算出月度涨跌概率与月度均值收益率,如图2。
1.月度横向分析
(1)3—5月钢价呈现一定幅度的回升,主要原因是年后工地陆续开工,一般工地正值打地基的黄金期,螺纹钢用量非常大。
(2)6月钢价出现回调,主要原因是6月正值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地的施工,从而影响到钢材的需求。
(3)7—8月钢价再度出现上涨,且涨幅可观,而9—10月钢价大幅回调。7—8月正值夏季,为传统的淡季。而9—10月为市场普遍认为的“金九银十”,造成这种与传统表现完全相反的主要原因在于,7—8月上涨是需求预期的提前反映,虽然夏季炎热不利于施工,但整体上并不影响工程的进度,且贸易商积极拿货以备旺季需求,进一步推高了钢价。而进入9—10月,需求预期提前透支,在这样的预期下,钢厂的生产力度增加,贸易商备货充足,导致市场供给压力增加,一旦实际需求低于预期,钢价都将呈现快速回落。“旺季不旺、淡季不淡”也在情理之中。
(4)10月—次年1月钢价上涨,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历了9—10月的快速下跌后,钢价企稳回升。第二,由于临近年底冬储行情启动,贸易商的囤货意愿有所加强,钢价在中间需求释放的推动下快速上涨。
(5)1—3月钢价再度回落,其主要原因在于,春节期间工地处于停工状态,钢价缺乏需求支撑,且我国春节时间大部分为2月,工地开工至少在正月十五以后,有的甚至更晚,因此,春节后仍有惯性回落的可能。
2.年度纵向分析
我们考察了2002年—2011年10年间的螺纹钢现货价格变化,从纵向来看,呈现如下特点:第一,近年来,随着钢材市场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钢价的波动更加剧烈。第二,“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市场预期效应对于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关于冬储行情的表现,虽然季节性指数的统计分析发现春节前涨幅较大,但纵观近10年的变化,上涨的概率依然保持,而上涨的幅度已明显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