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用钢企业需求企稳因素叠加让钢市“暖冬”行情有所期待,但维系已久的供需失衡弱势格局并未得到有效改观,近期在宏观面及基本面好转利好影响下,钢价或将小幅上涨。但从长期来看,供需矛盾难以缓解,钢市运行脉搏依旧较弱。
在最近一周内,国内现货钢市成交明显不如前期。部分市场,一些钢材资源在部分规格上有“断档”现象,但总体行情依然在窄幅震荡。一周之内,前半周主要品种价格小幅上扬,随着钢坯价格震荡下行,远期市场走弱,后半周钢价开始趋稳盘整。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是,钢厂复产热情又在上升,而北方市场已在逐步进入消费淡季,供与需之间的“不和谐”又在增加。
据分析,在板材市场上,价格出现震荡。上海、北京等大部分市场的中厚板价格一周内基本持平,有些市场出现了小幅波动,但吨价的涨跌幅度多在10至50元之间,市场成交较前期更为清淡。宏观数据虽然显示经济有筑底企稳的良性趋势,但下游行业的用钢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实质性的改善。热轧板卷的价格也是前高后低,成交偏淡与局部市场、局部规格“缺货”的情况并存。北方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明显下降,当地钢市的敏感度极高,商家报价已有下调。
在建筑钢市上,价格同样是先扬后抑。作为建筑钢最为直接的“前道成本”钢坯价格出现弱势盘整,这对现货钢市产生了一定影响。钢市的终端采购基本还是按需为主,成交的释放十分有限。目前在供需之间能够起到阶段性调节作用的只有一点,那就是钢厂的出口情况还差强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国内市场的资源压力,钢厂向钢贸商转移库存压力的力度还能够保持一定的弹性。但是,钢厂复产势头增强之后,情况就难说了。
相关机构分析师表示,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有人对钢市的预期有所好转,认为“今年冬天可能不太冷”,有人更是提出了今年钢市会有“暖冬”行情的判断。但是,从不少用钢行业的实情来看,如何回暖,何时回暖,多大程度的回暖,尚需要观察。从产量变化情况来看,整个10月粗钢日均产量或将在191-195万吨区间范围,价格的上涨也再度激发了钢厂复产热情,产量的宽幅上升也让钢市负重前行。后期庞大的供应压力仍不可小觑,钢铁生产利润将面临挤压,进而压缩钢市上涨幅度。
|